云南共青团:“引凤还巢”赋能乡村振兴

“我想毕业后重返家乡,为家乡修路,方便大山里的孩子上学。”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辛良渝南说。

辛良渝南的家乡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她今年年初报名参加团云南省委组织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实践活动坚定了我毕业后重返家乡的决心。”辛良渝南说。

“云南每年为省内外高校输送大量学子,他们对参与公益活动、为家乡作贡献有强烈的愿望。”团云南省委相关负责人说。

“团团陪伴”让返乡大学生寒假“拒绝躺平”

西双版纳州基诺山乡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的山村没有兴趣班、辅导班,大人每天都在地里干农活。

“山里的小朋友同样渴望学习,但没有太多的平台,他们需要团组织关注。”基诺山乡茄玛村委会团总支书记李莉说。

寒假期间,乡团委招募返乡大学生给孩子们开设绘画、防疫、安全等知识课堂,还带领他们清理村内道路的垃圾并进行分类。孩子们热情高涨,每天都积极参加。

“拒绝躺平”,是云南众多返乡大学生的寒假新态度。

为助力“双减”工作落实,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今年1月在全省开展了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服务的“团团陪伴·助力‘双减’”工作。这一活动在寒假期间进入高潮,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就读的3500余名返乡大学生配合全省各地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1.58万名少年儿童提供服务。

为做好这项工作,早在寒假前,云南各级团组织便积极谋划,争取各类社会组织、培训机构及作家、书法、美术、舞蹈协会等专业力量的支持,设计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全省16个州(市)、87个县(市、区)的团组织,以“就近就便、确保安全”的原则,在110多个社区(村组)建立165个服务点,方便了返乡大学生和当地青少年的参与。

返乡大学生为中小学生开设学业辅导、阅读指导、青春自护等课程;带他们到消防队、村史室、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地参观;在大街小巷、森林公园、河道旁等地,开展“垃圾清扫”“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

返乡服务,让许多大学生感到“增进了对家乡的感情”和“终身学习的重要”。

昆明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张迎燕“返家乡”的岗位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中和营卫生院。在一个月里,她接触到了过去没听说过的创伤和疾病。“目前,乡镇卫生院发生了很大变化,设备越来越先进;但另一方面,疾病的种类也在增加。作为一名医学生,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以最佳方案消除疾病。”她说。

实践活动播下返乡种子

在湖北大学就读的李涛返回家乡红河州金平县期间,对金平县的青椒种植和农产品电商销售进行了解。同时,他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从收回的100份问卷中发现,“超40%的人认为要鼓励和发展种植业。在云南边远山村,种植业是农民的第一收入来源”。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看到,家乡人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和热情,这对我们加入金平县的乡村振兴有极大的帮助。”他说。

“只有让青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才能吸引他们回乡发展。”团金平县委副书记何金桃说。

何金桃也是金平县人,2013年从暨南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她辞掉广州的工作回到金平,成为一名基层团干部。

团曲靖市麒麟区委兼职副书记、曲靖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吕骏阳,与何金桃有同样的认识。

2019年,在团曲靖市委、团麒麟区委的指导下,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吕骏阳成立了“大城小爱”志愿服务队,那时他还是一名高中生。3年来,“大城小爱”青年志愿服务队已成为麒麟区的志愿服务品牌。

尽管是一名没有离乡的大学生,但吕骏阳十分关注返乡创业青年。

麒麟区越州镇潦浒村是一个陶瓷古镇,随着潦浒陶艺特色小镇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学习这门古老的手艺。2021年,吕骏阳组织大学生团队为越州制作专题宣传视频,还为潦浒古陶进行直播带货。今年年初,团麒麟区委与8个街道56个社区、20家区直单位搭建合作平台,共同开展“大城小爱”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永升的家乡在临沧市凤庆县,他曾两次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了论文《社会组织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的模式探索》。

如今,即将毕业的李永升决定回临沧工作。他说:“是实践活动在我心中播下了返乡的种子。”

“归属感”扎紧返乡大学生与团委的情感纽带

“归属感”是团开远市委发展权益部副部长刘胤辰为返乡大学生服务时最看重的一点。

在她看来,要让“返家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主动参与、倾情奉献、俯身基层、倾听民心,沉淀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埋下毕业后“反哺家乡”的种子,考验的是团组织搭建的舞台。

为此,她制定的方案是将开远市“七彩课堂”“银发冲浪”“城市色彩”志愿服务项目与“返家乡”活动融合共通,扩大参与面,关心基层“热点”,帮助特殊群体,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

“好的活动项目,才能将大学生的智能和潜能发挥出来。”刘胤辰说。

“归属感”也扎紧了“返家乡”大学生与云南共青团的情感纽带。

各级团委在“返家乡”大学生中成立临时团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让大学生有组织依靠,形成有事找团干的融洽氛围。

各地党委政府和实践单位也给予团组织极大支持:提供实习岗位,为全员购买保险,为部分学生提供餐食、住宿,发放“暖心能量包”等。

尽管目前活动暂告一段落,但各地团干部仍然与大学生保持着联系,在微信公众号上不断推出“返家乡”大学生的故事,同时建设“返家乡”人才库,及时报送当地组织部门。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也得到了各地组织部门的赞扬,认为这一活动成为基层团组织联系在外高校学子的稳定渠道,基层团组织在“引凤还巢”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