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回复人民网网友:创新保护传承 让文物活起来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友留言截图。

“建议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文物修复工作队伍中来。”

“建议多开发文物数字产品,让中小学生学习历史、了解文物。”

“建议进一步优化文物违法行为举报工作,提高效率保护文物。”

……

近年来,三星堆遗址文物“上新”掀起新一波“考古热”,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近期,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对文物保护传承建言献策,包括完善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博物馆研学活动、开设文物教育课程等话题。

对此,国家文物局做出积极回应,表示将健全考古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博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文物修复人才培养

文物修复工作对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得益于文博事业发展以及新媒体传播,文物修复师从幕后走向台前,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表示,“目前还缺少如何考取文物修复师资格证书、以及学习课程等信息,建议能够组织编写培训教材,指导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

对此,国家文物局回复表示,2021年10月,《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正式颁布,这是我国文物行业的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是建立我国专业门类齐全的文物修复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环节。

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后续工作:组织培育有关单位向人社部申报成为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引领带动更多单位积极申报,让各地文物修复工作者可以方便参加学习培训、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组织、引导有关单位编写文物修复师教学大纲、培训教材、考试题库等,为各用人单位和培训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评价提供参考。

丰富博物馆研学活动推动文物数字保护传承

据悉,目前我国备案博物馆达5788家,90%以上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超过10亿人次。有博物馆爱好者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表示,“希望各地博物馆可以积极组织丰富有趣的研学活动,让大家更好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年轻人是博物馆观众的主力军,面向年轻观众,博物馆应当充分发挥在教育、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文物局对网友的建议表示赞同,“研学作为社会教育活动形式之一,兼具知识性和体验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年轻人需求。”

近年来,全国各地博物馆开展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国家文物局表示,下一步,将以贯彻落实《“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契机,编制出台博物馆研学规范和服务标准,引导和规范博物馆研学活动发展;推介优秀博物馆研学课程、精品线路,鼓励博物馆进一步拓展研学活动受众范围,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征,研发红色研学、文物研学等各类研学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优化全国博物馆研学资源库、地图,引领年轻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还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建议开设文物教育课程或是开发文物动态介绍APP,让中小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历史、了解文物。

国家文物局回复该网友时表示,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截至目前,已组织实施两批“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挖掘博物馆文物文化资源,开展馆校合作,对标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科课程标准,研发推出博物馆教育课程,通过线下示范课、线上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将讲座课程送到中小学身边。

此外,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故宫”“云游敦煌”等APP、微信小程序,全面整合在线数字服务,对文物进行分类呈现和深入解读,文物数字资源可以一键搜索、一站抵达,在指尖就可以“云游”故宫、敦煌。

“今后,将指导各地文物部门深入落实《意见》,推动开发文物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拓展教育方式途径,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开展活动、辅助学习。”国家文物局表示,督促各地文物、博物馆部门加强APP、小程序等研究开发,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在“云端”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物数字保护与传承。

打造文博精品节目鼓励群众参与文物保护

随着天龙山石窟佛首、三星堆遗址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中国考古大会》等节目受到广泛关注,电视荧屏也掀起了“文博热”。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应组织博物馆多与媒体开展线上线下合作,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推进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计划,丰富文物资源融合媒体传播手段走进千家万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国家文物局在回复网友时表示,接下来,将指导各地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强化融媒体传播,优化文物宣传传播素材、创新文物资源表现手法,拓展文物价值传播渠道,宣传推介文物保护利用理念与实践,将丰富的文物资源禀赋转化为文化传播独特优势。

此外,还将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传播,办好“考古中国”重大成果发布会,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等活动;打造宣传传播精品,与中央、地方媒体联合,充分挖掘各地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资源,传播文物价值内涵和文物保护意识,打造精品节目。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文物违法行为举报工作的建议。

“国家文物局于2015年设立了12359文物违法举报电话,现已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文物违法举报工作制度和举报信息登记、核实、受理、反馈、存档等工作机制。”国家文物局回复表示,12359文物违法举报电话每年接收各类信息上千条,在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后,将如何继续筑牢文物安全底线,优化文物违法举报工作?国家文物局介绍,下一步将提升文物违法举报工作效率,进一步规范举报流程,优化举报渠道,优化细化举报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置和反馈等机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开展“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鼓励和支持更多群众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和守护工作之中;同时,还将推动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设立12359文物违法举报电话。目前,陕西省已设立12359文物违法举报热线,山西、甘肃、福建等省正在筹备之中。

(责编:申佳平、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 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