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小年夜,动车“医生”巡诊记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5日电题:小年夜,动车“医生”巡诊记

新华社记者关俏俏、周晔

数九隆冬,乌鲁木齐大雪初霁。14日北方小年夜,气温骤降至零下21℃,位于乌鲁木齐市郊的动车组运用所却十分热闹。


(相关资料图)

存车线里,白天驰骋天山南北的动车集结等候入库检修;检修库里,灯火通明,现代化动车检修线上,绿色的复兴号、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组整齐排列,70多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机械师加班加点对动车组进行例行安全检查和功能性测试。

20时56分,机械师王卓领取到当晚检修计划。在此之前,他手持橡胶锤,一锤一锤敲掉车底厚重的冰块。

“如果不敲,冰块可能会使配件坠脱,而且很多螺栓被冰雪裹住,无法确认其状态,车底作业前必须先除冰。”王卓说。

“在新疆,动车运行时要面对极端的环境,高温、高寒、高海拔,还有强风沙、霜雪等复杂天气情况。”值班副所长丁继军说,这意味着动车检修作业标准更严更高。

站在裹挟着冰雪的动车组旁,身着羽绒服的记者仍感到阵阵寒意,忙碌的机械师却都身着单薄的灰白色工装。王卓对此解释,穿着太厚、行动不便会影响作业灵敏度。

15日零时40分,机械师付亦清和万希玮相互配合正在进行注砂作业。

“冰雪天气,为防止车轮空转,动车会通过喷砂增大车轮与轨道之间摩擦力,就像汽车‘打滑’时往地面撒砂子一样,”付亦清说,“在新疆,动车对砂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冬天,撒砂装置使用频率更高,几乎每天都会补砂。”付亦清一边注砂一边告诉记者,一辆动车要注砂30公斤左右。

动车上最多的零部件是螺栓,一组动车有大大小小螺栓上万个。

诊断分析班组的机械师王雨田当天的作业是处理反馈故障。他手持扭矩扳手拧螺栓,身后搭档张振强则举着带有摄像功能的手电筒记录下全过程。

“每一个螺栓上都有红线,我们叫它防松标记,发现有错位,就要及时用扭矩扳手调整归位。”王雨田指着一个螺栓说,每个螺栓都有扭矩值,为保证精确匹配,每个扭矩值都有其对应的扳手。

“咔嗒”一声后,王雨田松开扭矩扳手,“这说明螺栓的紧固扭矩已经达到预设值。”王雨田扭过头解释,动车扭矩扳手有19种、104个,其中最小的20厘米左右,最大的达1.65米。

动车“医生”对动车的“体检”并不是从入库开始的。地面检修要求机械师眼尖、手勤,途中运行的图像分析同样要火眼金睛。

检修库一侧的TEDS(动车组运行故障动态监测系统)室,占据一整面墙的液晶屏幕上,高清摄像机正在抓拍实时运行的动车组画面。一排电脑前,夜班的四位分析员正不停滑动着鼠标,查看一张张高清照片。

“这相当于对正在运行中的动车进行动态‘体检’,”分析员张楚涵滑动着鼠标说,“我们今晚需要分析11组动车、27000多张图像。”她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多的,高峰期分析员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检修40至50组动车,每天敲击鼠标上万次。

丁继军介绍,春运期间每天有36组动车上线运行,当晚要对19组动车进行检修、测试。而在乌鲁木齐车辆段动车组运用所,22个工种、超过380人的动车“医生”团队昼夜不歇,为每一组动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确保大家平安出行。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