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冰、氢燃料客车...“山东智造”让冰雪之约更加绿意盎然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5讯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未来16天时间里,让我们共赴这场满怀激情、诗意与浪漫的冰雪之约!

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冬奥会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绿色办奥”的实践贯穿于方方面面,助力“绿色办奥”不乏“山东制造”的身影。

绿色制冰: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碳排放趋近于零

走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整块1.2万平方米的冰面,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最大的多功能全冰面。

在这里,由青岛海尔开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6台二氧化碳跨临界压缩设备正稳定运行。

“我们可以让冰面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可以让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成绩,我们叫更快更好的冰。”青岛海尔开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及开发部总监姜典举接受闪电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绿色办奥是本届冬奥会的核心理念之一,国家速滑馆新建冰面达1.2万平方米,大面积制冰,又要最大程度减少排放,这给设备商出了大难题。

凭借技术积累,海尔开利成功用二氧化碳取代了氟利昂、乙二醇等传统制冷剂,在制冷源头实现了绿色升级。

记者查阅@中国环境官微了解到,二氧化碳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可回收再利用。

除了核心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压缩机组,山东还凭借自身产业链优势,为国家速滑馆绿色制冰提供配套技术支撑。

其中,位于济南的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承担了中压回油机组的制造任务,这是保障系统核心机组运行的关键枢纽。

更让山东人自豪的是,这些“山东造”制冷装备,助力“冰丝带”实现了4个世界之首:

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其采用的14立方米二氧化碳桶泵机组设计及应用为世界首例;集中式中压回油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上的应用为世界首例;人工冰场超长不锈钢冷排管应用为世界首例。

绿色交通:“氢”舞飞扬,让冰雪之约更加“绿意盎然”

这届冬奥的“绿”不仅出现在赛区场馆,绿色交通也实现绿色助力。助力绿色冬奥,山东也为冬奥会送上氢燃料客车。

山东聊城的中通客车,为冬奥会量身定制的40台氢燃料客车已顺利进入张家口赛区,赛事期间,这些车辆作为媒体用车穿梭于各赛场、新闻中心之间。

本次中通中标车型全部采用12米新N系氢燃料客车,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全流程严格把关。

车辆配套了包括ADAS等在内的全系列智能驾驶辅助设备,车内实现N95健康座舱标准,可实现-35℃车辆正常启动、运行,车内温度保持15℃。无论是抗低温、安全性能还是舒适度上,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

绿色建筑:装配式看台系统,环保、抗冻、抗震

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冬奥会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绿色办奥”的实践贯穿于方方面面。北京冬奥会上的“绿色建筑”也不乏“山东制造”的身影。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建设工程教练席平台、看台、座椅等设施,由庆云领先康体制造,产品环保、抗冻、抗震、防风、防滑。

去年10月,“领先康体”接到了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安装看台设施的任务。对于多次参与大型赛事的“领先康体”而言,制作看台原本是“看家本领”,但本次与以往在平地上搭建不同,看台要建在高山上。

小海坨山施工现场日间最低气温可达负15℃,风力常年为7-8级。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普通的装配式看台系统及座椅容易失去韧性。

因此,除设施的承载力、舒适度等性能应符合顶级赛事要求之外,还必须具备抗冻、抗震、防风、防滑等特种性能。

因而在批量生产前,庆云领先康体装配式看台系统及座椅均经过了严格的选料、试制和测试。

为确保如期交付,“领先康体”采用了设计、制造、安装三同步工作方法,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在3个月内出色完成了项目的施工安装。

值得一提的是,装配式看台系统及座椅不仅使用完毕后可在短时间内拆卸运离,恢复原先自然景观,且临时看台90%以上运用东京奥运会回收的材料实施安装,助力冬奥会更加“绿色”。

闪电新闻记者高亚南张景翔

编辑:李平平

统筹:

编审:

关键词: 绿意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