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唱冬奥 一起向未来
“世界,越爱越精彩。雪花纷飞,迫不及待入怀……”随着万众期待的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的多语种版本,在各国、各地、各平台不断唱响。简单五个字,意蕴丰富,号召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在奥林匹克旗帜下,携手前行,一起向未来。与此同时,一批冬奥主题优秀音乐作品《雪花》《冰雪我和你》《在共同的世界里》《在一起,更精彩》《美美与共》等集中涌现,持续点燃着人们的冬奥热情、冬运激情。
“一起向未来”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这一口号对应音乐领域同样适用。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传唱至今,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如今,北京2022年冬奥会又相继推出《一起向未来》等力作,完成了音乐作品的接力,对当下音乐创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在重温经典老歌的同时,还要不断推出更多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新歌。
我们习惯于传唱经典老歌,每年到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跨年晚会、春节晚会上一定少不了经典老歌的元素,而在数不胜数的音乐类综艺舞台上,翻唱、改编经典老歌也历来受到偏爱。但是相比较来说,传得开、留得下的新歌创作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在虎年新春到来之际,网上甚至出现了“1994年的华语乐坛是什么水平”等多个热搜话题,广大网友一起重温着传唱了近30年的华语经典老歌,大赞“神仙打架”,同时也在感慨好歌变少了。
好歌真的变少了吗?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讲,应该说的确存在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创作土壤、传播途径、文娱生态等方面都有一定影响。一是从音乐创作的大环境、大土壤上讲,很长一个时期,唱片公司、音乐综艺等急功近利,重翻唱轻原创,就连影视作品在主题音乐的制作方面也普遍缩减开支,降低了标准;二是随着短视频、直播的火爆,音乐传播依赖单一渠道,碎片化、盗版抄袭、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愈演愈烈,口水歌、神曲、同质化歌曲等大行其道,严重挤压了优秀原创音乐的生存空间;三是文娱圈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急速发展,内容为王的法则几乎被流量为王取代,一些音乐排行榜被粉丝和资本左右,音乐作品重流量不重质量,重看不重听,音乐沦为流量明星的耍酷工具和华丽舞台的附庸。这些乱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精品的创作与传播,本末倒置的宣传引导对音乐人也造成了误导与伤害。
2021年,相关部门着力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整治“饭圈”乱象,相关媒体不断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文艺评论批驳乱象,修正审美。经过一系列重拳出击、政策规范和评论引导,文娱圈的生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饭圈”乱象得到有效控制,过度娱乐化现象也有明显好转。从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创作来说,或许新的春天并不远。
要想创作出传得开、留得下的音乐作品,首先要知道好作品的标准。重温经典老歌,其中蕴藏着经典密码。《走进新时代》《明天会更好》《走向复兴》等歌曲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难忘今宵》《当你老了》《最好的舞台》等歌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在作品中,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中国话》《中国范儿》《中国味道》等歌曲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用跟上时代的音乐力作开拓新境界;《天下一家》《看山看水看中国》《美丽中国年》等歌曲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些歌曲之所以被不断传唱,正是因为它们具备了成风化人的特质,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同时又在引领着大众审美的提高。
新年新气象,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引发了一波音乐创作小高潮,相关音乐作品集中涌现,其中不乏精品力作。比如,《冰雪冬奥》唱响在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园中营造出浓浓冬奥氛围,普及冬奥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美美与共》融汇各种美好元素,传递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大爱;《冰雪梦飞扬》则呼唤着点亮梦想,让梦飞扬。这些冬奥主题音乐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根植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歌唱冬奥,号召世界人民携手一起向未来。
除了北京冬奥会主题音乐的集中涌现,今年的央视春晚以及地方卫视春晚一如既往地带来了一批新歌、好歌,这些音乐作品或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或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或用情用力讲述着中国故事,以音乐化人,以音乐通心,以音乐沟通世界。好的音乐既能歌唱冬奥,亦能歌唱人民,更能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引领他们一起向未来。
(作者:张阔,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中国精神’表达研究”阶段性成果)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