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温暖群众心田(金台锐评)
前不久,一对在外地工作近30年的夫妻,发现公司从未给他们缴过社保,还否认劳动关系。无奈之下,他们将公司诉至法院,并申请法律援助。当地法援中心依法快速为其办理手续,法援律师多方奔走搜集证据,最终为他们讨回了公道。
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为劳动者讨回被拖欠的薪资,帮助群众找回失窃的电动车,向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发放司法救助金……解决了群众的难题,也就解开了群众心结,赢得了群众的心,法治暖流就会源源不断地在群众心间传递。
从立法领域健全立法征求公众意见机制,使每一项立法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到执法领域加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治各类违法行为,再到司法领域坚定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发挥保护合法、制裁违法、定分止争的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生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了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成效,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政法机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我为基层解难题”实践活动,中央政法机关推出重点项目222项,各级政法机关出台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1.3万余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26万余件,人民群众对此高度评价,执法司法公信力得到有力提升。
当前,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法治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从群众的“唠嗑话”“吐槽语”中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积极回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比如,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司法保障力度,准确贯彻实施民法典,努力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执法司法产品。深化涉诉信访改革,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工作水平,依法妥善化解涉诉信访案件。畅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享受智慧法院带来的“数字红利”,不断推出适老诉讼服务举措等。
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持之以恒地解民忧、纾民怨、惠民生,让法治阳光温暖群众心田,才能使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行为自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日报》(2022年02月10日19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编辑:李平平
统筹: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