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新春走基层)

湖南益阳市南县白吟浪村,田野里一派忙碌,人们正抓紧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业,3700多米长的土沟渠,全部要升级成标准化混凝土衬砌灌排渠。

种粮大户杨国安忙着走村串户谈合作,“要赶在春耕前,谈完这批土地流转的合同。”杨国安说,看着村子里田成方、渠相通,种粮的底气更足了。早在2010年,杨国安就在白吟浪村周边流转了500亩土地,规模化种粮,后来发展到3000亩,带动了周边订单农业的发展。

白吟浪村位于洞庭湖区垸子内,三面环水,土壤肥沃,土地集中连片,有机械化耕种的天然优势。但垸子主要是过去围湖造田而成的,内部地势高于周边河道,很多地方无法自流灌溉。杨国安每年都得准备小型水泵来保障旱季用水,再加上连通沟渠、平整机耕道等,每亩至少增加两三百元成本。“3000亩土地是上限,再扩大规模就不划算了。”杨国安说。

“在我们这里,农田的抗灾减灾能力、灌溉能力以及机械化作业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了流转的规模和效益。”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各方面投资建设全面落实,流转的难题正在得到解决。

近年来,南县已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0万亩,项目区域实现了道路循环畅通、渠道水清岸绿、农田平整成块,农田规模化流转潜能进一步得到释放,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到70%以上。

杨国安流转的耕地,已有一半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政府做灌溉、排涝、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基础性工作,杨国安则专心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因为土质改善、灌溉良好、水旱灾害少,优质稻价格上去了,而种粮成本则比非高标准农田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帮我们打好了基础,我们可以放心扩大规模。”杨国安笑着说。

《人民日报》(2022年02月11日01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 农田 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