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青海文亭巷社区:让社区成为百姓幸福家园|新动态
新华社西宁12月23日电题:青海文亭巷社区:让社区成为百姓幸福家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记者张子琪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几位居民一大早就来“打卡”。明亮宽敞的阅览室洒满阳光,80岁的宋付轩和往常一样来借阅报刊书籍:“现在社区越建越好,服务也更贴心。除了阅览室,书画室、舞蹈室、康复室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吸引了不少老年人,也丰富了大家的老年生活。”
文亭巷社区所辖2万多居民,其中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居民1000多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民生工作的安排部署,说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心坎上。”文亭巷社区党委副书记罗世明介绍,多年来,社区着力解决民生难题,提供更全面、细致的服务,让社区成为群众最安心、最放心的港湾。
2022年8月8日,文亭巷社区组织文艺展演,辖区老年群众自发组建合唱团参加演出。文亭巷社区供图
为解决老人吃饭难题,文亭巷社区建立“爱老幸福食堂”,为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等提供助餐服务,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午餐,并在原有“配餐式”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点餐服务,发动沿街商铺广泛加盟,使就餐服务更加多样化。
“为了保障‘一老一小’,社区没少操心。不到10元钱老人就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提到这些暖心服务,文亭巷居民郜淑珍幸福感满满。利用寒暑假期和传统节假日,社区与科技馆、体育馆、自然博物馆等联点单位阵地共享,打造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孩子融入社区,也丰富了学习生活。
暖冬晌午,在文亭巷社区活动中心召开“圆桌会议”,社区干部、联点单位党员代表、居民志愿者等齐聚一堂,就老旧小区改造、安保系统升级等居民群众的关心事提出看法和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文亭巷社区依托“五级联动”党建联盟平台,把辖区内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事务共商、服务共做、党员共育的联动工作格局,齐心协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面向基层群众,承担的任务十分繁杂。”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翠青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为我们社区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社区探索“党建+”治理模式,在小区楼院成立党支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逐步构建起“社区党委引领、楼院(栋)长协作、党员表率带动、各民族积极参与”的共建共治新局面,不断夯实群众自治基础,增添了基层民主“成色”,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烦事不出街道”。
2022年
4月12日,在文亭巷社区一小区内,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右一)和居民交谈。新华社记者张子琪摄
“每周六我们还组织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代表等召开‘周六议事会’,围绕居民反映的问题,形成任务清单,协同议事、限时办结。”文亭巷社区工作人员卓玛永吉说。
去年冬天,社区一栋居民楼在燃气改造中遇到阻碍,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积极协调燃气公司,现场勘查优化方案,挨家挨户征求意见,经过两个多月的沟通,小区顺利完成天然气改造。
此外,为服务好少数民族群众,社区办事大厅专设“民族事务服务窗口”,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答疑解惑,发挥辖区“党员中心户”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开展“最美家庭评选”“藏历新年锅庄舞大赛”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社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刘翠青说,今后社区要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基层自治,优化社区服务,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覆盖面,加快推动治理高效的现代社区建设,持续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 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