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福连携”乡村振兴新模式成效显著

近年来,“少人”“缺人”日益成为困扰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的严重问题。日本2020年农林业普查显示,相较2015年,农业人口数量下降了26.6%,农民平均年龄高达66.9岁,65岁以上占到67%,农地荒废面积逐年上升,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业已成为现实。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却拥有上亿人口,坚实的农业农村基本盘是其保障粮食供给、维系社会稳定的根本,而足量且充沛的农业劳动力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载体与抓手。因此,如何缓解基层存量人力资源匮乏焦虑,有效填补农村劳动力供需间的缺口鸿沟成为日本必须处理的关键矛盾。

对此,从2019年开始,日本就提出了“农福连携”的新模式。农福连携意指农业与福利事业的并行与联动,将广大残障人士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拓展农业劳动力大盘,帮助残障人士生活就业,实现农业、福利事业的“共建”与“双赢”。日本既是农业大国,又是全球社会福利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之一,“农政”“福祉”皆为其施政重点,也各有其自身难题。除农业“缺人”问题以外,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占日本总人口近8%,总规模达965万的残障人士的生活保障问题。如何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乐活乐业,对全社会都是极大的挑战与考验。农福连携机制不但可有效挖掘残障人士这一劳动力“富矿”,引导其结合自身情况参与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特定环节中,弥补产业链人力缺口,协助土地复耕开垦,带动乡村再振兴,而且能以农业庞大人力需求虹吸残障人士就业,纾解“就业难”问题,借此压降财政成本,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自我价值与生活品质,同时提高社会包容性与活跃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整体看,日本农福连携战略的推进呈现如下四个特点:

政策先行、横向联动。2016年,日本内阁提出“一亿总活跃社会计划”,要求将各特殊群体均等纳入就业大盘,残障人士由于人数众多成为计划重中之重;2019年,日本修订《农业农村基本法》,提出“农业生产基盘向上”与“地域活性化”两项任务,特别提出要在乡村地区创造足量产业就业,以维护本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稳定。农福连携恰好位于两类政策的“交汇点”。如此全面而深入的政策准备为其后续体系化推进奠定了基础,该战略本身所具备的农福双重属性也为协调多个部门参与、动员多元主体介入、整合多方资源投入打开了通路。

部际协同、整体推进。在顶层设计与政策准备后,日本内阁迅速开展部际协同,于2019年召开两次“农福连携等推进会议”,由内阁官房长官任议长,农林水产大臣、厚生劳动大臣任副议长,作为连携战略最高决策机制,统一部署、居中调度,明确了其宏观愿景与方向任务;同时,建立以农林省、厚生省为牵头,法务省、文部省为配合的管理体制,办事机构设于农林省农村振兴局,各司其职、协同推进,逐步引动连携事业在全国各县、市广铺试点。

多方合力、共商共建。注重发挥多主体、多要素共建合力,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协会、机构等多方力量,在实践中形成了农业经营体雇佣、农协匹配、残障机构委托作业、企业雇佣四类连携模式;同步成立全国连携应援推进联盟,广泛联合国家省厅、地方县市、福利团体、农业团体、经济团体、企业、学者等各利益攸关方,截至今年9月共吸纳271家团体企业参与其中,成为促进农福连携事业共建、共享的重要机制助力。

样板引导、宣贯激励。一方面,以年度“农福连携奖”评比为契机,征集全国案例,表彰先进、引导推介,成功打造静冈县滨松市、北海道月形町等典型样板,为全国性仿效推广提供了优秀例证;另一方面,充分发扬政策资金引导、激励作用,在农林水产业振兴交付基金中特批9752万日元预算专款,用以支持连携事业支援改造、设施整备与人员培训,并要求在2024年前新创3000个农福连携参与主体,使之尽快扩面上量。

数据显示,在近年来的具体实践中,农福连携模式成效显著。七成以上的农业经营实体都反馈“残障人士是宝贵人才”“年销售额有所增加”;七成以上的残障人士反馈自身“体力、工资都有增加”。部分案例也表明,经适当流程优化与改造后,经营与生产甚至能在残障人士帮助下实现质效提升,如静冈县滨松项目产品销售额就成比例增加了6倍,这些成果都有力证明了农福连携的实用与有效。目前,农福连携已然成为日本“国民运动”,并正向新目标持续推进。对中国而言,如何从日本农福连携的“他山之石”中汲取经验,以应对农村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空心化变局,亦是我国学界、业界所应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系清华大学博士、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高级专员)

(责编:杨曦、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