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节能减碳有潜力_世界速看料

建筑行业减碳潜力巨大,转变建筑领域发展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有效实行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可谓任重道远。推动绿色建筑的质量升级,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应多措并举。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计价指引》,自2023年4月1日起实施。这个文件的出台,对于加强绿色建筑计价依据体系建设,满足地方建筑市场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说明绿色建筑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相关资料图)

建筑与工业、交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主要领域,我国的建材生产、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建筑的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体碳排放的四成以上,运营过程中的能耗更是占建筑能耗的七成。建筑行业减碳潜力巨大,转变建筑领域发展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有效实行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可谓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相关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行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在规划与定位、设计与建设、运维与管理等建筑全生命周期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经济、舒适、健康等综合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动绿色建筑的质量升级,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应多措并举。

要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改造。《“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从算总体账、长期账、可持续发展账的角度来看,发展绿色建筑,加强低碳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创新、推广和应用,建设低碳零碳建筑的优质示范项目,推动对现有存量建筑进行低碳、节能、减排改造,其总体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要有效利用后发优势与规模效应。在绿色建筑领域,相关企业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及时把握城市更新、城市改造、新城建、新基建等契机,可以更好地实施可持续战略和满足用户需求,有利于及早实现绿色转向和弯道超车。比如,有机构曾调研亚洲14个城市的3089座甲级办公楼,发现获得绿色认证的甲级办公楼存量比例从2016年的12%稳步上升至2022年的42%;北京与上海的绿色建筑认证比例分别为44%和41%,远高于起步早、楼龄长的香港办公楼市场。

要综合运用市场手段与政策引导,提高企业认识度、参与度。在降低环保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等经济效益之外,绿色建筑方面的投入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应对环境、气候变化、能源价格、自然灾害方面的韧性,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形象、践行社会责任,努力夯实高质量成长、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基础。

要从建筑单体、区块地段和城市系统等维度统筹推进零碳实践。在关注建筑节能减排脱碳外,各地应因地制宜地为行业、产业、城市研究和定制减碳发展路径,在发展循环经济、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加大投资,科学有序推进零碳绿色转型、获得零碳价值收益,以绿色化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努力提高城市宜居性、包容性、多样性、安全性。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加大对包括绿色环保生态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绿色建材等在内的关键科技与技术集成创新的研发投入,带动作为绿色建筑上游产业的科技服务业、中游产业的绿色建造业、下游产业的配套服务业,以经济效益牵引推动社会、科技、环境、资源效益的最优化与最大化。(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杨曦、李楠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