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丨记者探秘“候鸟天堂”沉湖湿地里的“黑科技”

武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地处长江、汉江交汇的三角洲地带,是地球同纬度湖泊群中稀有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泽湿地,生态结构完整,功能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栖息,沉湖湿地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那如何来分辨数万只候鸟的种类?除了观其行,还能辨其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卡沉湖湿地,解锁候鸟观测“黑科技”。


(相关资料图)

二百多种、十万多只候鸟,陆续来到面积达17万多亩的湿地栖息、停留并陆续迁徙北归,借助人工智能等科技,鸟儿来来往往都能在这里留下清晰的印记。

总台央视记者韩冰:这里是沉湖湿地保护区观鸟视野最好的一个平台。优渥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食物资源,吸引着成千上万只候鸟来此栖息、越冬。沉湖湿地也成了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一个重要的加油站和中转站。经过了一个冬季的休养,进入三月,候鸟们也开始陆续北迁,踏上返乡之路。

武汉沉湖湿地最重要的动物资源便是鸟类,共有277种,包含湿地水禽12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二级保护鸟类50种。水天一色、万鸟齐飞是沉湖湿地蔚为壮观的“名场面”。

湖北武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我们刚刚看到的白琵鹭、灰雁,大概在四月初,它们也会陆续北迁。今年(水鸟迁徙高峰期)我们记录到了10.4万只水鸟,可以说创了我们保护区一个新的纪录。比如说在长江中下游非常罕见的卷羽鹈鹕,连续两年出现在我们这里,都是非常难得的。

总台央视记者韩冰:沉湖湿地的面积达到17.4万亩,相当于16000多个足球场的大小。面积如此大,候鸟的数量又非常多,如何辨别鸟的种类?单靠湿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肯定远远不够。不过,不用担心,看我前面的这片水域,这些水上的浮漂,是一个个声纹采集器,它们可以收集鸟的鸣叫声,是沉湖湿地名副其实的“顺风耳”。

如果说声纹采集器是“顺风耳”,那现在看到的这个智能监测系统就是沉湖湿地的“最强大脑”。一个声纹采集器可以收录半径200米的鸟叫声,实时传送到后台的智能监测系统,只需要十几秒,就可以分辨出附近停歇的鸟类是哪一种。

湖北武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我们建成的这个沉湖湿地智能监测系统,在很多方面是首创的。从中识别出了270种鸟类,准确度高达90%以上。同时在浮漂上,我们还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它就是我们的“千里眼”,最大达到40倍变焦,通过传输实时的画面,自动识别出更多的鸟类,提供更准确、更详实的基础数据,在我们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沉湖湿地的林草间和湖面上已经布设了20多个这样的声音和视频采集器,智慧系统也已经收集到近300万条有效数据。除了实时物种监测,保护区还给20只候鸟安装了定位追踪器。目前,从沉湖湿地飞出去的鸟,最远可以追踪到6000公里之外的俄罗斯附近,为候鸟迁徙插上科技的翅膀,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总台央视记者韩冰鄢艳刘东立洪丽湖北台)

编辑:汪东伟

统筹:

编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