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号”来信|钢琴家孔祥东:我如何走出抑郁阴霾
换过21次手机号码,为了不让人找到自己;连最亲的母亲和女儿都不肯相见,母亲来送饭时只得把饭菜放门口;严重失眠甚至一度有轻生念头……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年少成名的钢琴家孔祥东会在事业节节上升时患上抑郁症,并长达8年;可能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没想到,专业的治疗加之音乐的力量让孔祥东走出抑郁,其中,为亲朋好友即兴演奏成为了一副“良药”,让他找到快乐和价值所在。本期《“600号”来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故事。
【资料图】
孔祥东1968年出生于上海,在1986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与1987年西班牙桑坦德尔国际大赛中两度获奖。2004年他受邀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后与意大利作曲家乔治奥·莫洛德尔创作2008年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
而就在2008年,孔祥东陷入抑郁情绪。“白天、晚上都不想睡觉,整天胡思乱想,拒绝所有的朋友邀请和活动演出。手机换过21次号码,为了不想让别人找到我。不论白天黑夜都会关上窗帘,连母亲和女儿我都不愿意见到,她们敲门时,我悄悄通过门上猫眼看她们,但不开门、不说话。母亲给我送饭都是放在门口的凳子上。”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数年。好在期间孔祥东的母亲在寻医问药后悄悄地将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混在饭菜里,孔祥东服下后症状开始缓解,并接受了前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慢慢地,孔祥东愿意见人,亲朋好友相继来访,但此时,孔祥东仍沉默寡言,而是通过弹奏钢琴来招待客人。
“后来弹着弹着我就想为朋友们现场作曲,试了几次后得到朋友们认可,有时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鸣,我也就开心了。”逐渐地,孔祥东又上升了即兴作曲的难度,请朋友们现场“出题”,随意给出4个音,孔祥东即兴作曲演奏,不少人听后都感慨万千,甚至不禁流泪。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孔祥东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也找到了快乐和价值,逐渐走出了抑郁的阴霾。
如今,孔祥东经常重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为患者进行公益演出,还研发具有心理疗愈功能的音乐。“我希望用我自身经历告诉大家,抑郁绝不是终点,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不美好,一定能走出阴霾,重见彩虹。”孔祥东说。
出品:孙志平王永前
制片:幸培瑜肖春飞
主编:吴炜玲仇逸
文稿、音频:潘旭孙青
视频:潘旭孙青陈衍年(实习)
编辑:何莉王雅璇张欢
新华社音视频部、上海分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制作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