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与开发 专家:强调保护优先和因地制宜
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许维娜、实习生陈梓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黄河流域为依托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为了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数千年来蕴藏着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记者了解到,据相关数据统计,黄河流域9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约9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300多处。
“但黄河沿线文化遗产相对分散独立,在保护开发方面跨地区、多部门参与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仍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玉峰称,这导致黄河文化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和集聚效应,迫切需要一张将黄河沿线文化系统性整合的蓝图。
赵玉峰认为,《规划》以黄河文化资源和特色地域文化为依托,以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为支撑,点线面相结合,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一廊引领、七区联动、八带支撑”总体空间布局,从整体上研究阐释、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丰富,同时也是经济发展高地,平衡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成为重要命题。赵玉峰表示,《规划》明确提出了促进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规划》强调保护优先,提出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推动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
《规划》强调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实行差别化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共建共赢。
《规划》提出根据黄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类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4类重点功能区。
“黄河流域区位条件优越,但沿黄地区主要依托自然文化资源谋划项目,存在类型单一、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赵玉峰认为,《规划》立足重点项目和业态创新,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发掘等方面,开展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建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体系等重点任务项目。
此外,赵玉峰表示,《规划》还提出要建立健全体系体制,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善政策配套体系、突出抓好督导考核等方面对规划实施进行保障,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新格局,着力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
(责编:王连香、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