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一户一田”改革成效显著
小满时节,麦粒渐满。行走在泗县墩集镇界牌张村,集中连片的金黄色麦田一眼望不到尽头……经过一年多时间,泗县大力实施的“一户一田”改革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306个村小组试点工作,涉及土地面积18万亩,地块数由试点前的61014块降到现在的16571块,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机械化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土地化零为整 好收、好种
“今年小麦长得还不错!”5月23日,在墩集镇界牌张村,村民陶苏立正在自家田地里查看小麦成熟度,“俺家原先30多亩地,分6处,自从村里弄这个‘一块田’后合成了两处,干农活再也不用到处跑了。”
墩集镇镇长徐莉向记者介绍,全镇共有耕地10万亩,下辖9个行政村、3.8万人。为了解决各村土地零碎化现状严重,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及新品种推广的问题,该镇通过调查研究、多方争取意见,选择在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农户承包地最零散的界牌张村推行“一户一田”试点工作。
2020年,通过抽签和土地摇号,陶苏立的30多亩土地被村里划分到两处。“以前收麦的时候最头疼,农机手在一个区域作业完成后才能去下一个区域,地块分散就只能干等着,连收加种,怎么也要个十天半个月。土地合并后,不仅管理起来方便了,收种也快了,收割机进地后,半天就收完了,真是好收又好种。”陶苏立高兴地说。
耕地重新丈量 公平、实惠
“我们村在实施‘一户一田’试点中,重新对全村耕地面积进行了丈量,结果发现多出了近1000亩土地,原因是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整平了,水渠和小路也得到复垦。这既方便了群众耕种,又给村集体经济发展留有空间。”墩集镇副镇长、界牌张村党总支书记恒强说。
“一户一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农民把耕种多年的土地交出来重新分配谈何容易。
为打消农民顾虑,提高改革积极性,在“一户一田”推进过程中,泗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互换并地,实现范围不变、二轮土地承包权不变、耕地用途不变。同时,对于每户具体能分到哪块土地,也依照老办法——抓阄抽签。“为了体现公平,我们村进行了现场摇号,以二次抽号方式进行。首先抽取顺序号,再按照顺序抽地块号,并现场登记明确到户,镇业务部门、村干部及村监督委员会共同监督执行。”恒强说。
“一户一田”改革给界牌张村带来积极变化,农户种植成本降低了,村里可耕土地增加了,邻里相关土地纠纷减少了,还解决了非法侵占土地、集体资产资源“公私”分不清的问题。“多出来的土地,除了用于村公共设施用地外,还对外进行合法拍租流转,实现了既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让群众得实惠、既保障国家政策落实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墩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闫城表示。
土地整合成片 和谐、增效
“以前地块小,收割机在地里掉个头都费劲,特别是遇到不好的天气,抢农机、收错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常让我们焦头烂额。”“一户一田”改革推广后,墩集镇石龙岗村村书记史梁感慨地说,“小田变大田,谁的地,清清楚楚,田边邻居少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一户一田”的实施让乡村文明得到增强,也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步伐。
“农户土地零散时,村里给出一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都没人愿意,现在一亩800元的价格却还有部分农户流转不到地。”史梁说,通过小块并大块,每户地块面积增大,解决了土地流转时群众思想难达一致的难题。
“‘一户一田’实施的村,都配套建设了水利和道路畅通工程,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工作效率,也助推了土地流转步伐,为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墩集镇党委书记王胜说。(记者 马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