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旅巴西学者高沁翔:“音乐是交流中直抵心灵的力量”
中新社圣保罗8月31日电题:专访旅巴西学者高沁翔:“音乐是交流中直抵心灵的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社记者林春茵
巴西坎皮纳斯8月31日举行“中国移民日”庆祝活动,活动日程包括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高沁翔与巴西乐团的联袂演出。日前,高沁翔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是中巴交流中直抵心灵的力量”。
8月上旬,巴西圣保罗州利梅拉市政府和巴西中国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巴中文化大联谊活动,高沁翔也率孔院教师与当地知名的管乐团同台演出。在今年2月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新春音乐会上,高沁翔与巴西乐手联合为观众献上音乐盛宴。
当地时间8月6日,高沁翔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林春茵摄
高沁翔说,尽管中国有中国的音乐,巴西有巴西的音乐,“当面对异域音乐时,他自动就理解了你在音乐里的情绪和传递的感觉。”
在利梅拉市的演出里,高沁翔和两三位孔院老师操古琴、弹古筝、敲扬琴,当地乐团十余人各执大小提琴、萨克斯,还敲皮鼓,一起合奏《茉莉花》《小城故事》等中国名曲。
编曲由高沁翔操刀,曲风既保留中国民乐的悠扬婉转,又融合了桑巴和波萨诺瓦的俏皮和动感。
当地时间8月6日,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代表与当地乐团在巴中文化大联谊活动上同台共演。中新社记者林春茵摄
36岁的乐团指挥莱安德罗·佩雷拉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茉莉花》,从像小河一样的柔和舒缓变奏到进行曲,铿锵有力,充满速度和动力,“中国音乐真是丰富多样”。
高沁翔说,中国文化和音乐都比较强调圆满完美,多用整拍,节奏整齐,而巴西音乐时常在出其不意处弹出音和节奏。对巴西人来说,《梁祝·十八相送》的衷肠尽诉,《春江花月夜》的水乡风姿,都是来自异域的优美。
中巴乐手合作之下,“中国味表现出了八九分,加了一点巴西的快乐”。指挥佩雷拉也敏锐地抓住了扬琴和古筝的特点。“这就是音乐的互相理解。”高沁翔笑说,“就是这一点合作打动了听众。”
听众除了携幼扶老的市民,还有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陈佩洁。和风煦暖,乐声潺潺,有的巴西市民随乐起舞。陈佩洁说:“这是一场在美丽的巴西小城的美丽相遇。”
“中国民乐正走近巴西人。”高沁翔说,不仅越来越多地道的巴西当地乐团演奏中国曲目,而且在多届“汉语桥”比赛中,巴西学生演奏中国民乐也已很常见。
在他看来,中巴的交流是应广泛需求而产生的。比如,不少中资企业深耕巴西,当地人对中国文化艺术很有好感。坎皮纳斯州立大学期许推进国际化,近年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建立相应联系,学术交流密切。为了回应不少巴西学生“想了解中国为什么发展迅速”这个问题,高沁翔把《中国文化》课改为《中国社会和文化》。
他颇有感触,认为“中巴交流有内生的力量,需求面广、充满生机”。(完)
【编辑:黄钰涵】
关键词: